SHENG LAN INFORMATION
盛兰资讯 龙舟划破水面,浮现的是上下求索的信仰 一场感召生命的演讲:《在终点处点亮生命温度》 劳动是大地的诗行,弯腰拾起一穗生命的光 现场讲座:墓园是生命之礼,是爱与传承的起点 走得再久想来全是温暖,隔得再远心底依然牵挂。 透过世界案例,探讨国内生态葬区新质发展思路 这一刻,我们一起开启365次春和景明 文旅墓园规划的四个思考 以知识为名,谱写殡葬人的“生命乐章” “感恩”二字是用心托付,是两心相依 先进者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(序言) 生态墓园的构筑之法 墓园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何为中国,中是中秋的中,国是国庆的国 新时代殡葬需要“新空间”2024/1/11 5:18:48
作者:管理员
我们常说,把墓园打造成生命公园,先修林再修墓,见林不见墓。生命公园需要多种树,但不代表多种树就是合格的生命公园。
生命公园,指将传统的墓地陵园打造成鸟语花香、环境宜人的生态、人文公园。生命公园除了要有宜人的环境,还要有丰富的生命和生活体验。一座生命公园如果能够满足集悼念、亲子、聚会、消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,就能真正把墓园游当成一场旅行。
于是,文旅墓园应势而生。
文旅墓园,指具备文化体验和旅游消费特质的墓园,这种墓园相比传统墓园,内容更丰富、形式更亲民、体验更多元。
文旅墓园让一块土地承载多种功能,相比一味追求单一功能的土地开发,文旅墓园的土地使用更集约化。文旅墓园是中国墓园发展的新趋势,目前尚属初级发展阶段,一些项目刚开始崭露头角。
我们团队长期注重对文旅墓园的研究与落地,在匹配的项目上,我们会把“文旅墓园”概念作为项目定位,为项目注入跨越式发展的动力。
综合我们在上述项目的操作思考,我们将文旅墓园的定位与规划问题梳理总结如下。
一、人口是文旅定位关键
文旅物业的内在逻辑都是一致的,不管是文旅地产,还是文旅墓园。项目的辐射人口规模是定位的核心基础。如果项目偏远,资源平庸,对周边人群缺少辐射力,切忌为文旅而文旅,从而导致项目如空中楼阁,积重难返。
必须提出的是,对于文旅板块体量需务实考虑,不能贪大求多,导致场所空荡,资源浪费。
定位定生死,任何项目定位都需要充分尊重市场条件,务实且审慎地考虑项目的匹配度,切忌生搬硬套,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。
![]() |
二、墓园变农林公园
如今许多墓园内荒草丛生,空山闲置,土地资源如此浪费,非常可惜。在殡葬用地紧缺的背景下,每一块用地都是稀缺的,都值得被珍视。让经济作物进入墓园,让墓园成为农林公园,让每一处土地都物尽其用。
在园林绿化区种植经济作物,提升园区绿化面积,增加经济效益,这是现代公墓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杭州径山竹茶园茶树如海,青翠欲滴的茶树是一道美丽的景观。每年春天,茶树成为摇钱树,市民可以采摘茶叶,体验茶文化,这既给市民一个休闲之所,又能给园区带来收益,真是一举两得。
同理,我们在规划生命文化综合体验园项目时,也把茶树、橘树栽植融入其中,让墓园不再是安息之所,而是一座有经济活力的农业公园。
三、各项功能互补
丰富的体验感,是文旅项目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。人想来,来后不想走,这样的文旅项目才算是成功的。项目的规划上,尽量让体验感丰富多彩,不论是谁来了之后都能体验乐趣。
借助原生资源,增添文化特色,满足城市人群的休闲、亲子、农耕体验的需求,这样的项目才扎了根,接了地气,才有机会获得蓬勃发展。
四、形成特色,分区而治
文旅与墓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兼容,墓园氛围沉重,民众心中有所忌讳。文旅清新欢娱,适宜全家出动。墓园要实现文旅化,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重点思考。其一,形成特色。
项目的特色源于两个方面:
一是先天资源。地块原本就拥有稀缺的资源,比如独特的自然风光、地理资源、人文资源等。这属于天生丽质,项目借势打造自然能吸引人们前往。这种独家资源是文旅项目定位的基础;
二是后天打造。如果先天资源平常,通过后天规划打造依然形成美丽风景线和趣味游乐体验。如脑洞稻田艺术、稻草人王国、萌趣开心农 场等。通过特色化的打造,提升项目吸引力。
项目特色越突出,吸引力就会越强,墓园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弱甚至消除。只有这个前提条件成立了,文旅墓园的定位才具有可行性。
其二,分区而治。
指文旅板块与墓园板块需要分立,两者不产生干扰。试想,倘若人们乐游其中,放眼望去就是层叠墓碑,或是游玩一个项目需要穿越一片墓区前往,这些都会给人的游乐心态产生负面影响,这在项目规划之初就需要特别注意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大体上有3个方法:
一是组团分立,墓区与文旅区各自分离。
从通俗意义上说,墓区在这一头,文旅在另一头,中间隔开一山头;
二是动线独立,墓区动线与文旅动线互不交集,各自安好;
三是墓区种植浓密树木,林墓合一,见林不见墓,自然也就减轻了人们的心理负担。
文旅墓园,给大型墓地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。
一座现代化的墓园原本就不应该只是一座墓园,不应该是墓碑层层叠叠的墓园,不应该是一处生命禁区,与城市孤立,与人们老死不相往来。
现代化的墓园要抛弃传统墓园的沉重与孤立,学会与市民相处,与城市共生。
文旅墓园是现代公墓发展的高级阶段,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。
它不仅承载多种需求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,而且让土地资源真正实现集约化使用。文旅墓园描绘出人间静美景象,让逝者沉睡,生者安好。它已然张开怀抱,迎接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。
作者介绍|Author Introduction 李爱兰。
首届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,湖南殡葬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。盛兰联创CEO。深耕殡葬行业20余年,操盘了雄安新区殡仪馆和公益性墓园项目、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山殡仪馆等项目,率团队累计服务项目达500余个,作品遍布中国,跨越东南亚。
热衷殡葬与生命主题公益讲座,分享场次逾200场;曾历时3年,深入少数民族原始部落,完成对5个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记录与拍摄工作;创立高端殡葬用品品牌“羽化田”,成为中国殡葬用品向“美学化”发展的里程碑事件。